全国统一24小时服务热线:13947792580 13947792580  / 13087182580

盛荣公告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 盛荣公告 >

草原儿女蒙古民族祭祀活动祭敖包

发布时间:2019-06-27 08:15 作者:本站 来源:本站 点击: 字号:

一、祭敖包

1.简介

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的习俗,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。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。 蒙古族崇尚的“敖包”,也叫“脑包”、“鄂博”,意为“堆子”,以石块堆积而成,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,形状多为圆锥形,高低不等。

2.传说

关于祭敖包的由来,已无据可考。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。那是很久以前,蒙古族的牧人们,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。人们丧葬一直是天葬,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"勒勒车"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,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,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。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,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。可茫茫草原,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?于是,随着对自然和动物的进一步了解。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,那是安葬亲人时,随车带着一峰驼羔,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。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,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。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或悲鸣,那是安葬亲人的地点。这时,牧人要垒几块石头或拜几把土,来祭礼亲人,求得亲人的祝福。如此沿袭,祖祖辈辈,世世代代,形成了敖包。同时,祭敖包的形式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,形成了的"祭敖包会"。

3.意义

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,明末清初,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,成为蒙
古族的全民信仰,因此,喇嘛和诵经便成为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主角和重要内容。此外,藏传佛教法事活动还遍及蒙古族日常生产、生活的各个方面。
蒙古族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,认为山的高大雄伟,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;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。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,对神灵的祈祷。随着社会的发展、科学的进步、牧民观念的更新,祭敖包,在其内容、形式方面都有了变化。
祭敖包是蒙古族古老文化的缩影,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和礼仪体现了蒙古民族的创造力。祭敖包作为一种文化空间,包含了许多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,对研究游牧文化、蒙古民族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。发掘、抢救、保护祭敖包,对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,增强社会凝聚力,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。

4.形式

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,也是蒙古族较为隆重
热烈而又普遍的祭祀活动,每年的农历5月12、13日是牧民的祭敖包日。
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。多用石块堆积而成,也有的用柳条围筑,中填沙土。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。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,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。包内有的放置五谷,有的放置弓箭,有的埋入佛像。敖包的大小、数量不一。一般的多为单个体,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,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(或周围)的要大些。敖包修建以后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到这里祭拜,祈祷人畜兴旺。
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,祭敖包的形式各异,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,有的地方在七、八月份。此时正值水草丰美、牛羊肥壮的季节。有的一个旗、一个苏木独祭,也有几个苏木、几个旗联合祭祀的。祭祀时,非常隆重、热烈,几十里、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,骑马或乘汽车、拖拉机带着携带着哈达、整羊肉、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。有条件的地方,还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,摆成阵势,焚香点火、诵经。
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,再由喇嘛诵经祈祷,众人跪拜,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
或以柳条进行修补,并悬挂新的经幡、五色绸布条等。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,祈求降福,保佑人畜两旺,并将带来的牛奶、酒、奶油、点心、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,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,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,并用柳条、哈达、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。
祭典仪式结束后,举行传统的赛马、射箭、投布鲁、摔跤、唱歌、跳舞等文体活动。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,登山游玩,倾诉衷肠,谈情说爱,相约再见的时日。这是所谓的"敖包相会"了。
敖包的形式:一般为一层圆锥形实心塔,这种敖包大多是些小敖包;也有堆垒成2-4层重叠形圆锥实心塔的大敖包.一个地方的敖包的数目也不同,有单独的一个敖包,也有一个中心大敖包周围有数量不等的小敖包组成的敖包群.敖包顶端插旗杆(也有做苏鲁锭的),从上挂下数条经旗,一般为红,黄,白,蓝,绿五个颜色的旗.旗杆周围插上大量树枝,上边挂哈达(白色或蓝色),敖包有部落,氏族和家族敖包之分,后来到满清时期随着盟旗制度的出现也有了盟,旗,苏木敖包之分类。
 
 

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

如果您觉得本站还不错,就请分享给身边的好友吧


分享成功还有机会获得精美礼品哦